当前位置: 首页 >> 工作动态 >> 正文

“讲优良家风故事,践清风传家行动”主题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展(八)

良好家风是一笔不菲的财富

胡雪瑛

家风即“门风”,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步形成的,被家庭、家族成员认可并共同遵循的生活方式、生活习惯、思想作风、审美观点、价值取向、精神追求等方面的总和。

我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,有两个弟弟,我们姐弟三人相继在上世纪80年代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,又兢兢业业的在自己工作岗位默默奉献。我们一直乐于助人,勤奋好学,诚实守信,从没吵过架,一直相互帮助,在我们村被传为佳话。

在我的成长经历中,祖母和母亲对我影响最大。

祖母虽经历坎坷,但一生乐观豁达,勤俭持家,乐善好施,关爱后代。祖父在父亲两岁时外出杳无音信,不得已抱养了一个女儿,一人挑起家庭的重担。她含辛茹苦抚养父亲和姑姑,照顾生病的婆婆、公公,在生活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供孩子读书,自己舍不得吃,舍不得穿,夜以继日纺棉花、织布,每周用土织布去很远的临县换取生活必需品。在我的印象里,白天她操持家务,洗衣做饭,纺棉花织布,忙里忙外,晚上缝衣服、剥包谷、捡豆子、串辣椒,我经常晚上一觉醒来,发现她还在昏暗的油灯下干活,从来没见她有闲的时候。当时家境贫寒,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自己动手制作,缝衣服、剪窗花、做灯笼、蒸花馍、包粽子……生活虽清贫,但祖母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们姐弟。我们上学后,祖母每天早早做好饭才叫我们起床,冬天天冷,她总是先用柴火烘热棉衣棉裤再拿给我们穿,看着我们吃完饭背着书包上学,她才肯吃饭。后来我和弟弟们在县城上中学住校,由于条件艰苦,为了省钱,我们每周回家背馍,她每周六都给我们烙饼,炒馍豆豆,做辣子咸菜,把家里最好吃的都留给我们,我们带回学校的干粮总能引起同学们羡慕的目光,之后就是我们几个同学一起享用大家带的干粮,虽然少了口福,但同学们之间亲密无间,感觉生活充满阳光!我老家的邻居是个孤寡老人,五保户,祖母经常照顾他,给他挑水、劈柴、送饭、做衣服,后来祖母年龄大了,我们兄妹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照顾老人的工作,直到他去世。

母亲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。我的外祖父家境较好,母亲读了六年书,写得一手好字,经常替乡亲们写写算算。母亲姐弟7人,她是长女,外祖母身体不好,母亲几乎承担了弟妹们所有穿戴。那时候不像现在,衣服、裤子、鞋袜几乎都要手工缝制。在我的印象里,母亲从来不曾闲着,生产队开会,她边开会,边纳鞋底;与乡亲们聊天,她手里拿着针线活;吃完中饭大家午休,她默默地裁剪、穿针引线;晚上我一觉醒来,母亲还在蹬缝纫机。每年春节前、换季时母亲都要给外婆家送一个大大的包袱,里面有给外公、外婆、姨和舅舅们的新衣服。长期的劳作,母亲练就了一手好针线活,她经常乐此不疲地指导邻里乡亲。为了供我们姐弟三人上大学,母亲给家里买了一台压面机,为乡亲压面贴补家用。那时候机器比较落后,和面、搅拌都要人工操作,是个十足体力活,母亲从早到晚工作不停,有时正吃饭,乡亲来了,母亲放下饭碗先给客人压面。按农村乡俗,待客必做旗花面。凡遇到红白喜事,母亲一干就是几个小时,渐渐地,母亲的背驼了,腰弯了,头发也花白了。由于母亲为人忠厚,拌面舍得力气,压面次数多,她做出面劲道有弹力,口感好,收费又低,遇到家境困难的往往不收费,母亲的手艺也因此而出名,十里八村的乡亲都赶来我家压面。后来,我们姐弟三个相继工作,家境也一天天好起来,母亲更是乐善好施,谁家有困难,她都热心帮忙,经常给我们念叨:吃亏是福,要舍得,有舍才有得。

“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,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”。良好的家风是一笔不菲的财富,祖母、母亲的勤劳善良,乐于助人,勤俭持家,乐观豁达的品德深深感染了我们。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耳濡目染,我们都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。